top of page

Session 2024-2025 活動回顧

體驗攤位_edited_edited.png

It's OK to be not OK 
​精神病康復者服務

為提升港大學生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認知和關注,本團於四月六日及四月十三日舉辦了 “It's OK to be not OK “ 精神病康復者服務。是次活動有精神疾病工作坊、模擬人生遊戲等環節,讓參加者體驗不同的精神病症狀及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困難;亦有與康和互助社聯會合作,邀請了四位復元人士作為「真人圖書」與參加者交流,及同玩共融桌遊,讓參加者了解更多他們的親身經歷。而且,參加者更有為他們製作生命冊,一同窺探生命的變化。 透過兩個活動日,參加者與復元人士面對面交流,聆聽他們的人生旅程,更正確地認知精神健康問題。

1.png

「快樂『長』門人」 
​聯社企體驗活動

本團於六月至七月間舉辦「快樂『長』門人」聯社企體驗活動,希望香港大學參加者可以在與社會企業接觸的過程中了解更多低收入長者的需要,特別是獨居、雙老及照顧者一群,更期望可啟發他們運用設計思維制定社創計劃,幫助長者「居家安老」。是次活動主題為「樂齡科技」,旨在讓參加者了解社企如何應用樂齡科技幫助長者實現「居家安老」。 

為了讓參加者對低收入長者及社會企業有更深入的認識,是次活動分為樂齡科技工作坊、工作實習及社創計劃書指導工作坊三大部分。本團於六月三日及六月七日舉辦了為期兩天的樂齡科技工作坊,內容包括模擬人生遊戲、設計思維體驗及社企負責人分享環節,藉此提升參加者對長者的認知與關注,並透過學習設計思維的概念而了解社創計劃制定之過程;亦有幸邀請必靈科技有限公司、浴室易有限公司及睿程有限公司三間社企的負責人親臨香港大學向參加者分享社企成立的原因及與客戶之間的故事,讓參加者對社企有更深入的認識。及後參加者分別前往三間社企進行為期六星期的工作體驗,親身體驗和了解相關服務對象的社企的日常運作,及從工作體驗中得到啟發,構思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概念。最後,本團於七月三十一日舉辦社創計劃書總結環節,讓參加者分享整個活動之得著及感受,向社企負責人匯報自己的社創計劃書,總結是次活動所學,學以致用。

透過為期兩個月的聯社企體驗活動,參加者深入地了解社企的運作及關注貧窮長者的需要,特別是獨居、雙老及照顧者一群,更能積極地回應人口老化的問題。
 

2.png

「凝聚・尋曦」迎新營

本團於九月七至八日舉辦了本年度迎新營,並於九月二十九日完成迎新營服務。

迎新營為期兩日一夜,包括模擬人生遊戲、偵探遊戲及集體遊戲環節。於模擬人生遊戲環節,參加者得以體驗弱勢社群在日常生活中或會面對的困境,深入了解社會支援的不足,並思考如何能夠提供幫助。而透過參加不同的活動,參加者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年級和學系的同學建立友誼,增進彼此的了解。

迎新營服務雖受颱風影響延期至九月下旬,但無阻參加者與低收入家庭兒童一起享受戶外學習的樂趣。是次服務與樂群社會服務處 黃光漢社區服務中心合作,選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進行。服務當天,參加者帶領服務對象探索農場,認識各種動植物,讓服務對象除可放鬆身心之餘,更能獲得多元學習經驗,開心又充實。

本年度迎新營圓滿結束,希望參加者能夠在未來繼續參與更多社會服務,為弱勢社群提供幫助。

4.png

「『童』心向學」
低收入家庭兒童義教活動

本團於今年六至七月及九至十月,分別進行了暑期及上學期「『童』心向學」低收入家庭兒童義教活動。是次義教活動與路德會沙崙學校合作進行,教授該校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小四至小五兒童。是次活動希望透過給予他們課堂以外學習英文的額外資源,提升他們對學習英文的興趣及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

是次活動招募了香港大學學生擔任義教委員會委員及導師。委員會委員負責設計課堂內容及教材;而導師則負責到校教授並帶領課堂活動。導師亦能在教授英文的同時,從中了解並關注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習困難和需要。 本年度共進行了兩期義教,而每期分別有四堂,皆於路德會沙崙學校進行。是次義教亦設以「偵探」為主題,讓小朋友化身「小偵探」,完成一系列與英文相關的任務。

首三節課堂為「特訓任務」— 於課堂中透過玩具、香港著名景點、食物、運動等課題,讓小朋友學習觀察身邊有趣的事物,同時學會相關的英語詞彙、句式及文法。課堂中亦插有「大電視」、「你畫我猜」、「BINGO」等等小遊戲,讓小朋友能在遊戲中學習,意識到英文不再是一串「張牙舞爪的亂碼」,而可以變得有趣,不再抗拒學習英文。而據他們於課堂任務中的表現,亦可以獲得相對數量的貼紙,於最終課堂換取禮物,以鼓勵小朋友勇於嘗試、積極回答問題。 經過以上三節課的「歷練」,小朋友最終成為了「專業偵探」,並於最後一堂的校內活動日,在導師的帶領下調查「盜竊案」,完成了「最終任務」。透過運用所學知識,小朋友皆完成了多個攤位遊戲任務,鞏固所學,並從中贏取小獎品以作鼓勵,同時獲得有關該起「案件」的線索,而「盜竊案」的真相最終亦水落石出。

有鑒於低收入家庭兒童的父母普遍忙於工作以應付家庭日常開支而缺乏與子女的相處時間,我們於兩期義教皆設有手工環節 :暑期義教活動設有拼貼畫環節,讓小朋友發揮小宇宙,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作品;而上學期義教活動更讓小朋友以自己的名字為句首,在導師的引導下,以英文寫作有關自己藏頭詩。經過多節課堂的相處,小朋友也在最後一節課堂中,於心意卡上留下了想對導師說的話。因此,是次義教讓導師在教授小朋友英文的同時,聆聽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擔任「聆聽者」及「陪伴者」的角色,給予他們更多關懷。

3.png

「Epiphany」
聯中學服務營

本團於二零二四年七月至十二月期間與聖類斯中學及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合作舉辦「Epiphany」聯中學服務營。是次服務營旨在讓參加者體驗大學文化及引領他們籌辦並實踐社會服務,更希望能將做義工的風氣帶到中學,讓更多本地弱勢社群得到關注及幫助。

是次服務營共五天,分為籌辦社會服務及體驗大學文化兩大部分。活動分別由香港大學學生擔任組爸媽及兩所中學的參加者為組仔女。服務營於七月二十一日拉開序幕,當日活動包括模擬人生遊戲及弱勢社群影片播放環節,幫助參加者認識弱勢社群的困難及現有的社會支援,再啟發他們能如何幫助弱勢社群。及後,參加者在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二日期間分三組前往不同社區中心做義工。第一組前往聖巴拿巴會之家參與社區飯堂服務,為低收入長者及無家者派發午餐;第二組到訪明愛樂敬宿舍與嚴重肢障人士兼輕度智障人士遊玩芬蘭木柱及布袋球;最後一組去往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葵涌地區支援中心為肢障及輕度智障兒童提供托兒服務,希望參加者能在兩天的活動日中了解不同弱勢社群的需要,啟發他們籌辦能幫助這些弱勢社群的社會服務。

此外,服務營亦加入大學迎新營元素,讓參加者了解大學文化。本團於八月三日至四日舉辦服務營,當中包括城市定向、營火晚會及偵探遊戲。透過各遊戲環節,參加者能更熟悉彼此、建立友誼及增強合作能力。活動當中更穿插分組撰寫服務計劃書環節,讓參加者能與組員一起討論服務內容及編排服務流程,並在聽取不同意見後一次次完善計劃書內容。

最後,不同組別的參加者分別於九月及十二月實踐自己的計劃書,以籌辦者的身分為弱勢社群提供服務。當中有組別以低收入家庭兒童為服務對象,舉辦燈籠製作工作坊,與他們歡度中秋;亦有組別少數族裔兒童為服務對象,籌辦文化美食黏土工作坊,促進共融。 整個服務營橫跨五個月,中學生參加者一步步成長,從被動接受弱勢社群的資訊到獨力完成籌辦社會服務,身體力行表達對弱勢社群的關注。

© 2025-2026 Social Service Group, HKU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