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ssion 2019 - 2020 活動回顧

WhatsApp Image 2019-06-30 at 3.36.38 PM.
58616493_2564026420292365_54540072220381
58381414_2564026106959063_34153739495827
58729817_2564026200292387_16168187275195
1. 「看見你的聲音」手語班

 

「看見你的聲音」手語班於23/3已圓滿結束。是次活動為期三個星期,而本團有幸能邀請香港手語專業培訓中心的聽障導師黃繼鋒先生(瘋sir)來港大教授香港手語。

 

在三堂手語課中,瘋sir教授了有關英文字母、數字以及其他一般的日常手語。而在教授的過程中,瘋sir 亦分享了自己作為聽障人士的經歷以及聽障人士在社會上所面對的問題,令同學對聽障人士及手語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而在活動的第二個星期,本團邀請了聾人力量成員與參加者交流。是次的真人圖書館當中,參加者透過無聲默書體驗聽障人士在沒有手語教學下所遇到的學習困難。而聾人力量成員亦分享了聽障人士在權益、文化以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例如在教育、醫療、資訊等方面,他們都受到不公的對待,所以他們一直致力為聽障人士爭取一個平等的機會,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在活動的第三個星期,本團亦舉辦了一個社會實驗,參加者會向途人做手語,藉此了解他們對手語的看法,同時會向他們推廣香港手語以及跟他們講解現時聽障人士在社會上面對的困難,以此提升他們對聽障人士的關注。

 

而我們能為聽障人士做到的就是學手語,令手語在香港普及,為他們略盡一分綿力。當大家都學懂手語,我們便能促進與聽障人士的交流,令社會更共融。​

WhatsApp Image 2019-06-30 at 4.00.58 PM.
WhatsApp Image 2019-06-30 at 4.00.26 PM.
2. 「拾而不遺」拾荒體驗及探訪活動

「拾而不遺」拾荒體驗及探訪活動已於5/6圓滿結束。是次活動,本團有幸邀請到新福事工協會與我們合作。協會屬下的「拾平台」多年來持續關注拾荒者的權益,致力推動社區教育的工作,希望能喚起更多人認識和關注拾荒者的處境。

 

活動當日,我們先於炎炎夏日底下在北角一帶分組進行拾荒體驗,沿途向店舖索求紙皮或紙箱,再加以處理。過程當中,我們理解到不論是抵受炎日,抑或是進行切割,捆綁等處理,對於以老人為主的拾荒者來說都可說是絕不簡單。之後,我們將處理好的紙皮連同水、毛巾等物資贈給沿途遇見的拾荒者,並與他們交流,為他們打氣。

之後,我們在糖水道花園與拾荒者蘭姐對話。蘭姐去年曾被無理檢控,幸得「拾平台」為她仗義執言,終獲撤銷控罪。透過對話,我們更能了解到拾荒者的辛勤,也明白到他們對社區環保工作的付出,令我們更學懂尊重每一位拾荒者。

最後,我們一同以有限金錢到附近餐廳用膳,希望藉此帶出拾荒者付出與回報的不對稱。從與蘭姐對話所知,整車滿的紙皮也只能獲得少於30元的回報。我們當日經過勞力一番,需要找地方歇息和補充體力之際,察覺這金額是難以負擔附近絕大部份的餐廳,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拾荒者生活上的苦況。

未來,希望更多人可理解到拾荒者的付出和貢獻,給予他們多一分的尊重。長遠而言,希望可以推動到政策的配合,改善他們的工作處境,以及貧窮和安老的保障。

 

3. 看見的聲音手語歌班

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於6月連續4個星期舉行手語歌班以及街頭表演。

 

是次活動邀請了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手與歌家族成員教授手語歌曲《藍天》。

 

參加者都十分投入於活動當中,並透過排練增加與聽障人士互動以及交流,並一同於赤柱表演以推廣手語以及聾人文化。

4. 「學而不倦」低收入家庭兒童義教
喺暑假時,我地連續 5 個星期六去小學到為升小二同小三嘅低收入家庭兒童進行義教。課堂嘅主題同內容都係由我地港大嘅同學仔自己設計,例如我地有 一堂係 pokémon,啲小朋友都喺玩捉精靈嘅同時學 phonics, 大家喺嗰堂都玩得好開心!
 
第五堂更加係一個以講故仔同做 戲劇為主嘅活動日,擺脱咗平時一般上堂要先學再玩嘅模式, 直接進行一系列嘅活動去重溫咁多堂學嘅野!
 
呢種活動式嘅教學令啲小朋友可以寓學習於娛樂,容易吸收上堂嘅內容,港 大嘅同學仔又可以發揮自己嘅創意,不論係大小朋友都好開心 又打成一片!
5. 「耆跡之旅」聯校探訪獨居長者

本團參與在內的大學聯校社會服務團體聯會(JUSSO) 在今年度六至七月舉辦了《耆跡之旅》聯校獨居長者探訪 ,招募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教育大學 以及 香港樹仁大學的學生。參加者除了送上日用品、了解獨居長者的近況外,還為他們編寫生命故事冊。在過去三次的探訪,參加者用紙筆去記錄長者的童年、職業和嗜好,為他們重温充滿高低起伏的人生,以色彩去呈現他們腦海中一段段難忘的足跡。

 

長者在探訪過程中十分健談,很喜歡與年輕人對話,細說他們的經歷。其實每一位長者的經歷都是一場奇蹟之旅,雖然過程充滿高低起伏,但他們的堅毅不屈使他們樂觀面對生活中一切的困難。他們亦會積極充實自己的生活,有受訪的長者經常到社區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和手工藝,亦會參加義工活動去擴闊自己的眼界;又用自己的患病的經歷去勉勵年輕要樂觀面對自己的人生,希望用生命影響生命。大家不妨多關心身邊的老人家,與他們多點交流,嘗試為他們製作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冊!

 

義工感想:

 

Rex (香港中文大學) :

老人家是希望有人聽他們分享近況和經歷, 我們探訪的珍姐好好人,她非常健談,可以就我們提出的每個話題發表很多睇法。其實只是輕輕鬆鬆陪老人家一個多小時就可以令他們好開心,解悶一下。而且同老人家傾計令我學到很多道理,例如珍姐由海南島打拼到香港的事蹟勉勵我地年輕一代要堅持,真是上了一堂有意義的課。

Chelo Chui (香港理工大學):

兩次探訪公公婆婆,兩次也有不同的體驗。機緣巧合下,我在兩次探訪中分別探訪了不同長者,兩位長者都各自分享了他們畢生的經歷和生活的趣事,能藉交談和繪畫生命記錄冊去認識他們的一生,讓我獲益良多。

 

Ken lau   (香港大學):

這次活動很有趣,可以與服務對象談天和交流,從他們身上學到人生道理。另外也可以認識來自不同大學的同學,與他們同組也令我得益良多,大家合作得非常融洽和愉快。這次活動令人印象深刻和難忘,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Otto Tam (香港城市大學):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探訪長者活動,但比想像中學得多。長者以往生活艱苦也會一直堅持,直至現在生活平淡,也能保持樂天的心態,十分值得我學習。

6. 「『童』一天空下」病童探訪活動

 

「『童』一天空下」病童探訪活動於8月17日已圓滿結束。是次活動為期四星期,首三星期參加者親身踏足屯門醫院兒科病房進行探訪,而最後一星期參加者與腦癇症兒童家庭進行一連串的親子活動。

 

在探訪前,本團準備了一個關於「醫院遊戲」的簡介。現時大眾對「醫院遊戲」的認識並不深,然而這項服務對於住院的病童而言是極其重要的。「醫院遊戲」早在1994年由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推動,其理念是將遊戲帶到醫院內,減低病童的不安及焦慮及確保他們能與非住院的兒童擁有同樣的玩樂機會。除了為病童提供常見的手工及桌上遊戲,醫療程序遊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院遊戲師以布偶代表病童,使用模擬醫療工具為布偶做手術。透過模仿手術,病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將會經歷的醫療程序,減低他們的不安。本團希望令參加者知道更多現時外間機構為病童提供的服務,而「醫院遊戲」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簡介會後,我們於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到屯門醫院進行探訪。在首次探訪,我們與病童一起玩紙黏土,畫紙碟及製作襪子布偶。我們兩至三人一組,分別在不同病房邀請病童與我們一起做手工及聊天。雖然整個探訪過程或多或少有些尷尬,但我們都盡量化解尷尬,把歡樂帶給病童。而病童也發揮他們的創意去製作手工,還記得有一位病童因夢想職業是醫生而以紙黏土製作身體部位,與我們詳談夢想呢!第二次探訪時,我們為病童準備了手作足球機,讓病童裝飾它及畫上足球員的樣子。我們亦與他們一起製作萬花筒,動物紙杯及瓦通紙手工。因為有了上次探訪的經驗,我們學懂了如何與病童溝通及開拓話題,令過程更順暢。病房不時會傳出「啊!」的叫喊聲,原來是因為......他們玩足球機又失球了!那天的病房彌漫著笑聲與叫喊聲。而最後一次的探訪,我們與病童一起以沾水玉米粒製作他們的夢想工作環境,亦讓他們在許願牌下寫上自己的心願。

 

這三次的探訪,每組有著不同的經歷。有的與年紀較輕的病童做手工,有的與病童玩UNO、飛行棋,有的與年紀較大的病童聊天,聽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無論病童的年齡是多少,大部分看見我們邀請他們一起做手工都會說「好!」,而他們在探訪後亦笑容滿面,不再是無精打采的樣子。其實不論病童是因為甚麼病而入院,他們都希望在這陌生環境住院的時候能有人陪伴自己,即使是一、兩小時,也能帶給他們歡樂,為住院生活增添一點色彩。

 

醫院探訪的最後一次,我們與腦癇症家庭一起進行親子活動,為烏克麗麗油上顏色及學彈唱一首兒歌。在親子活動中,我們與腦癇症家庭一組,以接力形式用筷子及膠碗傳球。過程中,家長不斷鼓勵自己的子女努力完成遊戲,就算經歷很多次的失敗,但仍不停陪伴子女嘗試及鼓勵他們,直到成功為止。其後,我們給了每個家庭1-2個烏克麗麗,讓他們為烏克麗麗油上顏色。期間我們亦與每個家庭聊天,了解兒童的創作理念,現場氣氛樂也融融,每一位在油顏色的小朋友都展露最燦爛的笑容。最後,我們與小朋友一起彈唱了”If you’re happy”來當作活動的總結。「腦癇症」有時候會被負面地標籤,但親身與腦癇症家庭相處後就會知道他們與其他小朋友無太大分別,只是不能進行過份激烈的活動而已。他們也只是擁有童真、渴望玩樂的小朋友。

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在我們到處遊玩的時候,不妨花一點時間了解非住院病童的資訊,亦可到醫院探望一班未能到處玩樂的病童,陪伴他們渡過沉悶的住院時光。

 

醫院遊戲資料來源: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IMG_7673_(1).jpg
IMG_7679.jpg
IMG_9157.jpg
WhatsApp Image 2019-10-19 at 23.54.13 (1
WhatsApp Image 2019-09-23 at 12.42.26.jp
WhatsApp Image 2019-10-19 at 23.54.13.jp
7. 「童緣 融夢」迎新營

 

為了迎接各位新入學的新生,同時提高他們對社會服務的興趣,今年蛇蛇豬舉辦了「童緣 融夢」迎新營,並且已經係14/9-15/9完滿結束啦!今次迎新營以共融為主題,希望參加者和服務對象透過認識雙方不同的特色與文化,從而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減低由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衝突和溝通困難。迎新營當中不少環節都加入社會服務的元素,由一開始的模擬人生遊戲,讓參加者從第一身角度出發去體驗每一個角色的困難和經歷,到迎新營第二日的少數族裔兒童服務,讓參加者有機會親身接觸少數族裔兒童。參加者分別分為三組到達位於灣仔,深水埗和佐敦的中心,教導他們一些簡單的中文用語和成語。另外,為了令參加者和小朋友都均能了解雙方得文化特色,他們一同畫出代表香港和小朋友當地的特色小食和景點,再以紙黏土的形式製作出來,在加深他們對雙方當地文化的了解的同時,亦讓他們有更多一同製作,一同分享的機會,以達至共融。

 

此外,迎新營亦包括了不同遊戲,如集體遊戲、偵探遊戲和營火晚會等,希望各位新生互相認識,拓闊大學內的社交圈子。在活動完結之前,更加插一個讓參加者分享最近幾個月所經歷的一些感想的環節,提供一個讓大家分享近月可能一直壓抑的情感的平台。最後,蛇蛇豬在此更再一次衷心多謝各位組爸媽的幫忙,讓一班組仔女能夠更快打成一片,令迎新營進行得非常順利。希望所有參加者都能夠通過今次迎新活動,更進一步了解少數組裔的文化,並明白社會服務對服務對象和參加者自身的意義。

79165782_3013772791984390_45921448664183
79530369_3013772858651050_91982968667294
78744046_3013772521984417_76342778858716
78664712_3013773008651035_61274214365050
78312048_3013772821984387_37001941560611
8. 「學而不倦」低收入家庭兒童義教

 

根據統計處2016年資料顯示,香港兒童貧窮比率高達22.6%,即約每4個兒童之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窮境況,相比2015年的數據只升不跌。低收入家庭的家長需長時間外出工作,同時亦因為工作關係而經常晚歸,未能花太多時間照顧子女,遑論一起學習。有的甚至會短時間內催谷他們的子女完成功課,令到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習動機較低。除此之外,低收入家庭家長亦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付子女參加其他學習班,提升他們的能力和學習動機,發揮他們應有的潛能。

為了紓緩這問題,本團於6至7月以及9至10月與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合作,舉辦「學兒不倦」低收入家庭兒童義教活動,並已於10月19日圓滿結束此活動。是次義教活動總共9堂,並向小二至小三的學生教授英文,希望能藉此活動提升他們學習英文的能力以及興趣,同時增加參加者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認識和關注。

課堂皆以活動教學的形式進行,希望小朋友能夠寓學習於娛樂,不但能重溫課堂上所授教的內容,更能令他們印象更加深刻,容易記得那些知識。而這些課堂內容、教材,以及相關的活動都是由十多名香港大學的同學所組成的義教委員會親自設計。除了義教委員會的會員,三十多位的港大學生也以導師的身分在課堂上教授英文知識。每堂課堂都設有一個主題,例如課外活動、魔術、動物,甚至有寵物小精靈這些充滿創意的主題!這樣不但可以令小朋友更容易專注在一個範疇的相關英文字詞和句式,方便他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同時也可以設計與主題相關的活動,就像寵物小精靈那堂中就有一個活動是捉精靈,每個活動完成後更是會有小精靈的樣本給他們貼在由委員會設計的精靈圖鑑中!小朋友都十分享受當中的活動,更願意在活動中嘗試說出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英文生字和句式,參加者都能看到他們在英文方面的進步。

 

除了普通的上課形式,我們亦舉行了兩次活動日,分別是説故事和戲劇表演以及尋寶遊戲。這兩次的活動日都會加入先前所有課堂所學到的英文詞彙和句式,務求讓小朋友重溫一次所有學過的知識,以及作為一個小總結。我們亦加入學習日誌(Lesson Diary)的部分,希望小朋友能在每一堂中反思自己在該課堂學習到甚麼和有甚麼感受,以及透過當中的選擇題讓參加者了解到每位小朋友在英文方面遇到甚麼困難和有哪些興趣,並在留言區的位置記下每個小朋友該課堂的表現,該小朋友知道自己有甚麼需要改善,為他們在整個活動中作一個記錄。

其實在活動剛開始時,參加者和小朋友都因為互不相識的關係而使氛圍有點尷尬。可是經過九堂的相處和透過那些一起進行的活動,雙方慢慢化解這份尷尬,並開始打成一片,小朋友也更加願意向參加者說更多他們的感受和有關自己的事情。有些小朋友更是會在小休時間拉着參加者的手一起玩耍,有的甚至會稱參加者為「爸爸」、「媽媽」,可見他們在這個活動中逐漸建立了信任和依賴,並在融洽的環境下快樂地學習英文。

我們常說小朋友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有着無限的可能性。可是這些生活在基層的小朋友卻因為經濟因素而未能完全發揮他們的潛能和發掘更多的可能性。縱使現時政府有給予綜援、全額或半額書簿津貼等幫助,但這些幫助都未能有效地改善此問題,同時也只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或許我們的能力是有限,但其實只要我們花數小時去參與不同組織所舉辦的義補或興趣班導師等義工,就可以讓他們享受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體驗更多不同的活動。只要我們踏出這小小的一步,就可以讓這些小朋友有更多的學習動機,能夠真正做到享受「學」習「而」「不」知疲「倦」,擴闊他們的天空,讓他們展翅翱翔。

IMG_0201.jpg
9. Mental Health First Aid  Workshop

 

近月社會發生連場衝突,社會上不少人因親歷或從不同平台上目睹創傷性的畫面,而導致情緒受困,甚至出現精神健康危機。有見及此,本團擺放了為期共三星期的精神健康展覽,並有幸邀請到香港心理衞生會的講者Echo,為同學介紹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以及「精神健康急救」的概念,希望提升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以及推動社區互助。

在我們兩小時的工作坊中,我們都對「精神健康急救」的理念和實踐有了初步了解,更嘗試透過角色扮演,加強對非批判性聆聽的掌握。工作坊完結前,我們亦一同體驗了一個運用五感的放鬆練習,希望在面對巨大的環境壓力下可以學會自助放鬆。

WhatsApp Image 2019-12-28 at 01.30.05.jp
WhatsApp Image 2019-12-28 at 01.30.03.jp
WhatsApp Image 2019-12-28 at 01.30.05 (1
10. 「自在郊享樂」自閉人士聯歡活動

 

自閉症病徵的主要受影響範圍包括溝通上的缺陷。這些困難會嚴重拖延他們的社交技能,導致他們缺乏與人溝通的自信和能力。為了紓緩自閉人士溝通困難的問題,幫助他們建立與人交流的信心和技能,本團與賽馬會心志牽社交能力發展及就業支援中心及朗程牽自閉人士支援中心合作舉辦了為期兩天的「自在郊享樂」自閉症人士聯歡活動。

本次聯歡已於10月26日完滿結束。是次活動為期總共兩天,分別是10月20日在香港大學舉行的工作坊,以及10月26日在中山紀念公園舉行的戶外活動日。


我們希望藉着兩次的活動提高自閉人士與人溝通的技能及協作能力。

 

在聯誼活動開始之前,義工參加者首先參與了一場關於自閉人士的簡介會。中心社工向我們詳細解釋了自閉症的症狀和患者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提及了一些與自閉人士相處時要注意的事項。透過社工的介紹,我們都大大加深了對自閉人士的認知,和進一步了解了他們的需要。

10月20日的聯誼工作坊主要是讓自閉人士和義工能進行初步認識,當天的活動內容包括玩一些訓練協作能力的團體遊戲、做拼豆以及製作輕便小食。一開始的時候,自閉人士似乎都有點怕生,不太願意與我們溝通。經過「大電視」等一些破冰遊戲後,他們開始與我們熟絡,願意敞開心扉聊天。在接下來的手工環節,我們和自閉人士一起製作拼豆。看見自閉人士很專注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製作品完成後臉上掛上的大大的笑容,我們都感到很滿足。最後,我們一起用梳打餅和麥芽糖製作了麥芽餅,和自閉人士一同分享手工美食。經過一天的聯誼,我們和自閉人士成功建立了初步的關係,亦明顯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抗拒感減少了。

 

於10月26日,我們安排了和自閉人士在中山紀念公園進行一次戶外活動日。我們將義工和自閉人士分成了四組,首先玩了幾個不同刺激又講求團體合作的遊戲。 在「猜猜畫畫」和「傳乒乓球」的遊戲中,玩家需要聽從主持人的指令,再與組員合作;過程中,自閉人士努力與組員溝通,希望勝出遊戲,從中訓練了與人溝通和合作的技能。然後,我們與自閉人士一起野餐及寫生,讓大家能享受這次戶外活動的風景。看見自閉人士解釋自己的畫作給義工理解,我們都感到很溫馨。我們其後安排了尋寶遊戲,讓各組別在限時內到公園不同角落完成各項小挑戰,完成最多挑戰的組別為之勝利。過程中自閉人士與義工合作無間,大家都為了勝出遊戲而盡力,從中增進他們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最後,我們安排了Bingo環節,每組獲得兩張Bingo卡,用以上遊戲累積的分數去叫出想消除的數字。義工和自閉人士密密商討如何勝出的策略,彼此之間的隔膜好像消失了,自閉人士也能夠如常和別人溝通。

 

通過與自閉人士這兩天間的相處,我們發現只要主動和友善地與他們交流,其實他們本來就與常人無甚分別,有一些義工甚至反映他們根本不像患有自閉症狀。其實,自閉人士心底裡都渴望能與其他人打成一片,一起交流和玩耍;可是礙於溝通困難的問題,他們很多時候都不願意踏出第一步與人打開對話。只要我們能夠放下對他們的成見和隔膜,自閉人士都可以擁有正常人的社交技巧,活出精彩的人生。

WhatsApp Image 2019-12-28 at 01.37.32 (1
WhatsApp Image 2019-12-28 at 01.37.32.jp
WhatsApp Image 2019-12-28 at 01.37.29.jp
11. 「智激耆兵」聯會認知障礙症長者探訪活動

 

「智激耆兵」聯會認知障礙症長者探訪活動於本年23/11圓滿結束。是次活動中,本團與香港大學學生會美術學會一同合辦活動,務求受訪長者和參加的同學能在活動中接觸藝術。聯會有幸邀請到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的腦玩童俱樂部,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準備為長者設計桌遊和製作麵塑公仔,希望能刺激他們的腦部功能,提升他們的記憶和專注力。

於10月下旬,香港大學學生會美術學會主持了麵塑工作坊。在過程中他們向參加者教授製作鸚鵡形狀的麵塑公仔,讓他們初嘗接觸麵塑和掌握當中技巧,有助他們在探訪當日協助長者做出精緻的麵塑公仔。

第二天的活動為DIY懷舊桌遊工作坊。腦玩童俱樂部邀請了遊戲設計師指導我們製作有效用和創意的桌遊。導師從數方面一步一步引導我們,首先是了解認知障礙症長者的需要和興趣,然後構思設計桌遊的目的,以及遊戲的主題、内容、玩法和規則。構思後,我們便進入實作的步驟,參加的同學都落手繪畫遊戲上的圖案,編寫遊戲規則等等。我們一共製作了五套桌遊,有啤牌、棋盤遊戲、麻雀類型,它們亦混合了懷舊香港、日常生活的主題。設計的遊戲將會擺放於中心,日後供給更多中心的「腦玩童」使用。

最後一天的活動是探訪日,我們首先和一眾老友記玩桌遊。中心內設有玩具博物館,當中有幾十款玩具及桌遊供給長者訓練腦部。當日我們除了接觸一些訓練記憶力的玩具外,還玩了一些非常刺激和訓練穩定性的遊戲,例如層層疊。長者和參加的同學都玩得十分投入,更有一些是年輕一代從未接觸的益智遊戲,我們明白到原來訓練記憶力也可以從輕鬆、快樂的方法之下進行,而且玩遊戲也可以是前輩的專利!之後,我們進入了製作麵塑公仔的環節。長者們發揮創意,配合了同學的協助,製作出一隻又一隻獨一無二而且精緻可愛的鸚鵡公仔。此外,長者亦發揮了他們的創意力,製作自己喜愛的公仔形狀,例如玫瑰花、水果、蔬菜等。在過程中,長者對於製作麵塑非常新奇,對於自己能製作到心儀的公仔表現得非常滿足。

隨着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的問題在香港越來越嚴重。說不定我們將來身邊的親人亦會患上這個疾病,認知障礙正醫學上沒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我們只能延遲長者記憶力惡化的速度。在生活上,我們可以從細微的地方為患者提供需要,例如為身邊的長者設計桌遊、多陪伴他們玩一些益智的遊戲或棋類、抑或是教導他們製作手工,方能提升他們的記憶力和專注力。

bottom of page